误区一:目视检测仅凭人眼,非常简单
目视检测的确是凭借人眼实施的检测,能够被人眼识别的缺陷才能通过目视检测发现。但是并非想的那样简单,目视检测是一种独立的检测手段,对检测者的视力状况、视线与工件表面的角度、工件表面的照度都是有一定要求的,而且对检测者的经验也有较高的要求,同样工件表面上的缺陷,不是每个目视检测人员都能够发现的。此外,也并不是仅凭人眼,而是可以借助辅助工具,例如:镜子、透镜、放大镜等,以及下文中要介绍的工业内窥镜设备,从而大幅提升发现缺陷的能力。
误区二:目视检测仅能检查设备外表面的缺陷,比较有局限
目视检测在初期主要检测设备外表面的缺陷,或者设备内部人眼视线可达区域。但是内窥检测等技术的发展,改变了这一状况。初期的光学直杆内窥镜可以探查枪管、炮筒深处的状况,后续在工业设备上的推广应用很快给生产和检测带来便利;随后光纤内窥镜的出现,使得通过弯曲通道进行设备内腔检测成为可能,至今仍然有一些小口径的应用仍然采用光纤镜。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韦林公司研发的工业视频内窥镜,让检测更容易、更易于管理。可以说,内窥镜的工业应用,使得目视检测的应用范围从设备外表面扩展到了设备内表面,解决了设备内部缺陷难以直观探查的难题。
如下是韦林工业内窥镜的产品路线图,涉及了上面介绍的多种内窥镜产品,从光学产品到电子视频产品,从分体式到更加轻巧便携的一体化设备,辅助清晰直观地观测设备或管道内部的缺陷,为企业安全保驾护航。

随着目视检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其标准化也被提上日程。从上个世界80年代起,美国以及欧洲许多国家都建立了相关的法规或标准,并开始将工业内窥镜作为目视检测的一种形式。国内则是在2007年发布了国家标准GB/T 20976-2007《无损检测 目视检测 总则》,规定了直接目视检测和间接目视检测的含义,国内的一些行业也出台了相应的行业标准,例如:MH/T 3019-2009《民用航空器无损检测:目视检测》。
这些国内标准中对直接目视检测和间接目视检测的定义有一定的差别,但是都将反光镜、放大镜、工业内窥镜纳入可用于辅助目视检测的专用器具,此外,还包括了摄影、视频和遥控技术和机器人等技术或工具。
综上所述,目视检测技术已经作为一种独立的检测技术得到了重视,辅助工具的日渐多样性以及应用领域的扩展,将使得这种无损检测技术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希望本文能够帮助您走出对目视检测技术理解的误区,与时俱进了解NDT,如果您有关于工业内窥镜的问题,欢迎咨询北京韦林意威特工业内窥镜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