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APP  品牌  深圳APP外包公司  中国  发展  吉三代  智能  出口  产业  手机 

Enhertu胃癌靶向药DS-8201新适应症有哪些

   日期:2021-11-03     浏览:43    违规举报
 
腾讯云服务器优惠
 3月份,第一三共和阿斯利康公布了共有60名经治HER2突变或过度表达的癌症患者参与的1期临床研究的结果,其中包括18名NSCLC患者,20名大肠癌(CRC)患者,和其他几名不同肿瘤类型的患者。数据显示,Enhertu使28.3%的患者肿瘤缩小,并使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达到7.2个月。其中,NSCLC患者的客观缓解率很高,有55.6%的患者肿瘤被缩小,中位缓解时间达10.7个月。在携带HER2突变的NSCLC患者中的疗效更为明显,Enhertu使该组中72.7%的患者得到缓解。 
香港肿瘤治疗领域优势明细请找『香港专通纳康,微信:hkzt668,QQ:2106719843』预约
根据乳腺癌细胞表面表达的蛋白分子,乳腺癌可以分为雌激素受体阳性(ER+)乳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HER2+)乳腺癌以及三阴性乳腺癌等。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是最常见的一类,它占乳腺癌中大概60%~70%,而且也是发展最缓慢的一种亚型。三阴性乳腺癌最少见,大概只占10%,但这是最让人头痛的一类。而今天的主角讲的就是HER2阳性乳腺癌,它是一种凶险程度很高的乳腺癌,约占20%。HER2阳性乳腺癌肿瘤进展快、容易发生淋巴结或血管转移,对内分泌治疗不敏感,危害极大。  
而此次批准主要是基于II期试验DESTINY-Breast01的结果,共纳入184例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女性患者(包括30名日本女性)。在167例可评估患者中,有107例病情实现缓解,即Enhertu单药(5.4mg/kg)治疗的客观缓解率为64.1%,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为14.8个月。截至2019年3月21日数据截止日期,共有26例日本女性患者被纳入ORR分析。该研究中Enhertu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与I期试验中观察到的一致。  
不得不说,HER2的发现和药物研发是人类肿瘤治疗史上的里程碑事件,造福于千千万万的乳腺癌患者。那么,今天小编就详细梳理一下Enhertu(DS-8201)研发以来的主要研究历程。 
胃癌推荐剂量:6.4mg/kg,每3周静脉滴注一次(21天为一周期),直到疾病进展或不可接受的毒性。  
储存条件:2℃至8℃冷藏  
注:上下滑动可查看全部内容  
临床数据  
患者随机2:1接受ENHERTU(N=126)6.4mg/kg静脉注射,每3周一次或化疗【伊立替康单药治疗(N=55),剂量为150mg/㎡,静脉注射,每2周一次或紫杉醇单药治疗(N=7),剂量80mg/㎡,每周静脉滴注一次】。  
主要疗效结果是根据RECISTv1.1的ICR评估的客观缓解率(ORR)和意向治疗人群的总生存期(OS);次要的疗效结果是无进展生存期(PFS)和反应持续时间(DOR)。  
入组患者的人群特征为:年龄中位数为66岁(28-82岁);76%的患者是男性;100%的患者是亚洲人;所有患者都接受过曲妥珠单抗治疗;ECOG评分为0(49%)或1(51%);87%的患者为胃腺癌,13%的患者为GEJ腺癌;HER2状态:IHC3+占76%,IHC2+/ISH+占23%;65%的患者无法手术;35%的患者术后复发;54%的患者有肝转移;29%的患者有肺转移;45%的患者在局部晚期或转移性患者中有3种或3种以上的治疗方案。 
DESTINY-Lung01是一项全球性、多中心、开放标签2期研究,评估Enhertu在170例HER2突变(n=90)或HER2过表达的(n=80)、不可切除和转移性非鳞状NSCLC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这些患者经过一种或多种疗法(包括化疗、分子靶向疗法和免疫疗法)治疗后疾病仍进展。主要终点是客观反应率(ORR),主要的次要终点包括反应时间、疾病控制率、无进展生存期和总体生存期。  
目前的数据显示,DESTINY-Lung01试验中Enhertu的耐受性和总体安全性与1期临床结果相一致。最常见的不良事件(n=42)是胃肠道和血液系统疾病,包括恶心、脱发、贫血、食欲下降和中性粒细胞减少。HER2突变型NSCLC患者中有5例与药物相关的间质性肺病(ILD)和肺炎,均为2级。没有与ILD相关的死亡。  
Enhertu治疗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是全球第三大常见癌症,也是第二常见致死癌症[5]。对于一线治疗后进展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而言,后续可选的治疗方法有限,患者备受疾病折磨、预后极差。  
DESTINY-CRC01是一项针对既往接受过两线及以上标准治疗的HER2阳性、不可切除和/或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开展的II期临床试验。 
免责声明:
1、本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
2、本站部分作品内容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内容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更不为其观点承担任何责任。
3、因行业及专业性有限,故未能核验会员发布内容的真实性及有效性,不为其负责,如有虚假或违规内容敬请准备材料图片发邮件到info@n360.cn举报,本站核实后积极配合删除。
4、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或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文章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免责声明  |  版权隐私  |  信息发布规则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0081222号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