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APP  吉三代  品牌  智能  深圳APP外包公司  出口  产业  中国  手机  发展 

新冠痊愈标准是能憋气40秒?憋气时长是否可以反映肺功能?

   日期:2023-02-23     来源:安徽电子科学研究所    作者:安科医电    浏览:71    违规举报
 

最近,流传着这样的说法,“新冠病毒感染后就算已经转阴,憋气不足40秒就说明肺有问题”“判断阳后是否痊愈的标准是可以憋气40秒以上”……

 

用憋气可以验证阳康后是否有肺损伤吗?

 

新冠痊愈标准是能憋气40秒?

并无科学依据

 

“新冠痊愈标准是能憋气40秒”,这种判断方式其实并无依据。在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冠诊疗方案中,对新冠病毒感染痊愈出院的评估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体温、症状、影像学、核酸检测情况(第十版诊疗方案起不再要求),并没有提到“憋气”。而在2023年1月6日发布的新冠第十版诊疗方案中,也并未提到“憋气40秒以上是新冠痊愈的标准”。可见“憋气40秒以上”并没有被作为新冠痊愈的标准

 

肺活量能反映肺部的真实状态吗?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冯靖2021年在第二届“315+E”云打假健康科普晚会上指出,肺部健康评估涉及多方面,是比较复杂的体系,简单的憋气并不能反映肺部的真实状态。肺活量的变化和肺炎也没有明确的对应关系。

 

而且,每个人的肺部储备能力以及肺实质、气道弹性等情况也各不相同,这些因素都会影响肺活量的变化与差异。因此,憋气无论是用来判断新冠感染痊愈还是测试肺部健康,都不靠谱。

 

阳康后身体痊愈的标准是什么?

记住是这4条

 

阳康后身体痊愈的标准是什么?

 

2022年12月22日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在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介绍,从诊疗方案来看,

第一,体温恢复正常3天以上;

第二,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好转;

 

第三,有肺炎症状的,在复查CT时,显示肺炎病灶已经明显吸收;

 

第四,连续两天核酸检测阴性,或者Ct值≥35,或者3次抗原阴性。

 

满足上述条件可达到治愈标准。

 

憋气能否反映肺部健康状态?

不能反映肺部真实状态

 

大部分的人是觉得憋气的时间长,就说明自己的肺部更健康,真的是这样吗?

 

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丁惠珍2021年6月在人民日报健康号发文介绍,憋气时间长≠肺部健康。呼吸的时候,是将空气中的氧气吸入体内,供给全身。而在憋气的时候,人体内的氧气含量将会急剧下降,只有消耗的,没有进入的。这就对人体的缺氧能力提出了考验,耐受程度越强,那么憋气的时间就越长;反之,就越短。也就是说,憋气时间的长短,只是代表着人体对于缺氧的耐受程度,并不能代表肺部是否健康。

 

所以,憋气的时间长,只是说明你的身体对于缺氧的状态承受的能量比较好,但并不能如实反映肺部本身真实的状态。

 

憋气时长是否可以反映肺功能?

憋气不是检测的指标

 

用憋气这个方法,真的能测试肺部健康吗?

 

江苏省南京明基医院呼吸内科主任汪诚2021年在接受现代快报采访时表示,“在专业上没有这样的操作。在专业上我们有专门的肺功能检测仪器。特别不建议老年人去做这个,他们中大多数肺功能本来就不好,擅自尝试憋气测试,很可能会出问题的。”而患有肺部疾病的人,更不要尝试,汪诚医生举例说,有些肺气肿病人,可能会出现气胸。

 

“肺功能检测一般来说是给呼吸系统有毛病的患者做的,或者是用来术前了解肺功能状况等,在要求吹气时候,需要6秒时间。而有些人连正常肺功能检测也不能做,比如肺大泡患者、心脏有问题的患者等。”汪诚医生表示,在肺功能检测中,憋气不是检测的指标。

 

 

江苏省南京市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孙思庆2021年在接受现代快报采访时也表示,肺功能不好的原因有很多,而憋气能力并不能反映肺部的真实状态,对感染、疾病诊断的意义也不大,不能作为诊断标准。

 

关于肺功能检查

肺功能检查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必要检查之一,主要用于检测呼吸道的通畅程度、肺容量的大小,对于早期检出肺、气道病变、间质病变,评估健康人肺功能,评估疾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定药物或其他治疗方法的疗效,鉴别呼吸困难的原因,诊断病变部位、评估肺功能对手术的耐受力或劳动强度耐受力及对危重病人的监护等方面有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


安徽电子科学研究所专业研制、生产、销售肺功能仪二十余年,广泛应用于全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的各级医院、疾控中心、体检中心及公共卫生机构。为经销商进军全国呼吸系统疾病防控市场提供可靠的供货保障,也为全国医疗机构提供品质、售后的双重保障。

免责声明:
1、本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
2、本站部分作品内容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内容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更不为其观点承担任何责任。
3、因行业及专业性有限,故未能核验会员发布内容的真实性及有效性,不为其负责,如有虚假或违规内容敬请准备材料图片发邮件到info@n360.cn举报,本站核实后积极配合删除。
4、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或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文章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免责声明  |  版权隐私  |  信息发布规则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0081222号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