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APP  品牌  深圳APP外包公司  中国  发展  智能  吉三代  出口  产业  手机 

Enhertu(DS-8201)上海哪家医院肿瘤科可以用药

   日期:2022-03-28     浏览:80    违规举报
 
其亮点在于这184例患者中有97例(52.7%)患者为激素受体阳性,接受之前治疗的中位线数为6,包括T-DM1(100%),曲妥珠单抗(100%)、帕妥珠单抗(65.8%)、其他HER2治疗(54.3%)。也就是说一半以上的患者接受过6种药物治疗,包括以赫赛汀为代表的靶向药和内分泌药物,属于重度难治的乳腺癌患者。  
通俗点讲,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在用尽几乎所有药物治疗后,再采取DS-8201治疗依旧能够获得60.9%的客观缓解率,可见其效果不容小觑。
香港人均寿命80岁以上『香港专通纳康,微信:hkzt668,QQ:2106719843』深度揭秘

除了传来喜讯的DESTINY-Breast04,还有多项DESTINY-Breast试验正在对DS-8201进行全面的临床开发。  
基于DESTINY-Breast01试验的结果,DS-8201(5.4mg/kg)在40多个国家被批准用于治疗接受过两种或两种以上抗HER2治疗方案的无法切除或转移性HER2阳性乳腺癌成年患者。DESTINY-Breast01是一项单臂、开放标签、全球多中心研究,评估了DS8201(5.4mg/kg)作为单药疗法治疗HER2阳性、不可切除性和/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安全性和有效性。该研究共入组了全球100多个临床地点的184例患者,这些患者先前已接受过2种或多种HER2靶向方案,治疗转移性疾病的既往疗法中位数为6。研究主要终点是总缓解率(ORR)。  
在2021ESMO大会上更新了最新研究结果:截至2021年3月26日,中位OS随访时间为31.1个月(95%Cl:30.7~32.0),更新的中位OS为29.1个月(95%Cl:24.6~36.1)。随着数据的进一步成熟,超过一半的患者有OS事件发生(95/184,51.6%)(Figure2)。估计12个月的OS为85%(95%Cl:79~90),估计18个月的OS为75%(95%Cl:67~80),估计24个月的OS为58%(95%Cl:51~65)。  
而基于DESTINY-Breast03的3期试验(NCT03529110)的结果,FDA已于今年1月17日优先审查DS-8201的补充生物制剂许可申请,用于治疗先前接受过抗HER2治疗方案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HER2阳性乳腺癌成年患者。  
DESTINY-Breast03研究是首个头对头对比ADC药物(DS8201和T-DM1)治疗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疗效与安全性的一项多中心、开放性、随机、Ⅲ期临床研究,纳入了先前在晚期或转移性环境中接受过曲妥珠单抗(赫赛汀)和紫杉类治疗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患者被允许具有临床稳定的、经治疗的脑转移。  
亚组分析显示了一致的缓解情况,之前接受帕妥珠单抗患者、激素受体阳性患者、阴性患者、接受T-DM1治疗后先接受的DS-8201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64%、58%、66%和64%。  
近期,DS-8201在治疗无法切除或转移性HER2阳性胃癌和胃食管连接部腺癌患者的2期临床试验DESTINY-Gastric-1中,达到主要终点和关键性次要终点!这意味着DS-8201为HER2阳性的胃癌患者又带来了一个后线解决耐药的可靠方案。结果显示:  
①与化疗相比(紫杉醇或伊立替康),DS-8201三线及以上治疗晚期HER2阳性胃癌和胃食管连接部腺癌患者达到了改善患者总缓解率ORR(主要终点)。  
②DS-8201提高患者总生存期OS时间(关键性次要终点)。  
既往一项在《柳叶刀》杂志上发表的研究显示,44例HER2阳性晚期胃癌或胃食管结合部肿瘤患者用DS-8201治疗。这些患者既往平均接受过3线治疗,其中包括曲妥珠单抗。结果显示,ORR为43.2%,DCR为79.5%,中位DOR为7.0个月,中位PFS为12.8个月。对于多线耐药的胃癌患者,DS-8201同样展现了顽强的保底能力。   
“靶向+化疗”强强联手,缔造抗癌新药DS-8201  
DS8201,一种HER2抗体+伊立替康类化疗药物的偶联药物,属于ADC型药物类型(抗体偶联药物)。它有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针对HER2靶点的抗体,可以精准的识别并且结合HER2高表达甚至低表达的肿瘤细胞;第二部分是剧毒的化疗药伊立替康。这种设计会使抗体带着化疗药去找肿瘤细胞,然后精准地给肿瘤细胞下毒,毒死它们。
免责声明:
1、本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
2、本站部分作品内容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内容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更不为其观点承担任何责任。
3、因行业及专业性有限,故未能核验会员发布内容的真实性及有效性,不为其负责,如有虚假或违规内容敬请准备材料图片发邮件到info@n360.cn举报,本站核实后积极配合删除。
4、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或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文章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免责声明  |  版权隐私  |  信息发布规则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0081222号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