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张力增高的患者会表现出肌肉较硬的感觉,被动运动的阻力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也会缩小。其病因主要可能是锥体系统和锥体外系疾病。
一般来说,有的患者会出现盘腿,有的患者在盘腿时会出现上肢异常。如出现及肌张力高的症状,要及时前往医院就医。
症状:
1、根据肌张力高的程度,睡姿异常的程度不同。一般来说,肌张力高,阻力大。高的程度不一样。有的患者会出现盘腿,有的会靠近胸部,有的会出现抽搐,有的患者在盘腿时会出现上肢异常。
2、肌张力的增加会导致四肢无法正常活动,主要是导致四肢向中间收敛,无法张开。所以睡着的时候主要是仰卧,腿和手蜷起来不能正常伸展。
分类:
1、肌张力障碍疾病谱复杂,其临床分类也随着研究的进展和认识的提高而变化。肌张力障碍分为原发性(有或无遗传)、继发性(有其他遗传性神经系统疾病或明确病因)和心因性肌张力障碍。
2、肌张力障碍临床分类的变化既反映了不同临床分类标准的特点,也反映了研究者对肌张力障碍复杂表现和病因认识的逐步深化。当今任何单一的临床分类方法都不能满足肌张力障碍基础和临床研究的需要。
治疗:
1、支持和康复治疗: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建立其对疗效的合理预期,避免过度焦虑、紧张和情绪波动,争取其最佳配合。神经治疗、职业治疗、递增肌肉阻力训练、被动徒手牵引训练等。能改善肌张力障碍,纠正异常姿势,提高运动能力。矫形器的使用有助于改善肌张力障碍,提高身体控制能力,缓解疾病早期的局部症状。
2、病因疗法:目前,只有一些获得性肌张力障碍是专门治疗。比如药物诱发的病例,可以及时停药,用拮抗剂治疗。抗精神病药引起的急性肌张力障碍主要用抗胆碱能药物治疗,自身免疫性脑损伤引起的肌张力障碍可用免疫疗法治疗。与威尔逊氏病相关的肌张力障碍综合征可以用低铜饮食治疗,促进铜盐的排泄,防止肠道吸收。
护理:
1、训练病人的穿衣能力。日常护理中要正确使用穿衣技巧。穿衣服时,最好是坐好,按照先穿患肢再脱的原则,先穿健肢再穿,按照袖子、兜背、其他袖子、扣子的顺序。同时要教会患者识别衣服的前后左右,慢慢训练自己的穿衣能力。
2、改善患者的生活环境。在平时的护理中,一定要保持患者生活空间的清洁,定期开窗通风,定期对空气和地面进行消毒,经常带患者进行户外活动,认真做好患者卫生,注意让患者远离危险品,防止意外发生。
3、锻炼患者正常饮食。饮食障碍患者常表现为咀嚼、吮吸、吞咽困难,长期会导致患者营养缺乏。因此,在日常护理中,一定要注意患者的进食情况,给予合理的营养搭配,注意选择糊状、半流质等易于吞咽的食物,优先考虑对大脑的食物补充,对吞咽困难者采用额部控制技术,用手指对下巴施加软而重的向上推力,诱导患者张开、闭合和向前低头,以促进患者吞咽。
4、加强病人的语言训练。语言训练是日常护理中容易被忽视的一步,也是最难达到训练目的的一步。所以在平时的护理过程中,一定要尽量增加患者的说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