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APP  吉三代  品牌  智能  深圳APP外包公司  出口  产业  中国  手机  发展 

31省份5月用电量恢复盘点:广西、江西、安徽两位数增长 8地仍然负增长

   日期:2020-07-06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浏览:98    违规举报
 

  目前,中国经济的恢复情况如何?


  从用电量上看,根据国家能源局的数据,5月份,全社会用电量592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6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5%;第二产业用电量417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9%;第三产业用电量89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


  不过,各省的恢复情况却有所不同,其中广西5月用电量同比大增13.2%,排名全国第一位。而河北、山西等8地的用电量仍然负增长。


  各地用电量恢复程度不一

  用电量是经济恢复的一个重要指标。从国家能源局的数据看,今年1-5月份,全社会用电量累计27197亿千瓦时,同比下降2.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29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1%;第二产业用电量18098亿千瓦时,同比下降4%;第三产业用电量4296亿千瓦时,同比下降6.3%。


  数据可以看出,第一产业受到疫情的影响较小,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受到的影响较大。


  不过,相比3、4月份的数据,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5月份用电量恢复明显,3月份的数据显示,第二产业用电量3750亿千瓦时,同比下降3.1%;第三产业用电量702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9.8%。4月份的数据显示,第二产业用电量390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第三产业用电量796亿千瓦时,同比下降7.8%。


  不过,如果分省来看,各地用电量恢复的情况却并不一致。根据WIND和中银证券的数据,5月份,全国31个省份中,有23个省份用电量同比有所上升,超过全国平均4.6%增幅的省份一共有13个。其中广西以13.2%的用电量同比增幅排名全国第一,江西以12.4%的同比增幅排名第二。5月用电量同比增幅超过8%的省份还有安徽、云南、广东、海南、甘肃和湖南。


  不过,河北、山西、青海、黑龙江、辽宁、天津、北京和宁夏8地的5月用电量同比增幅为负值。


  中银国际指出,从各地区用电量增速来看,中部地区及西南地区修复速度领先全国。5月湖北地区开始有计划的复工复产,全省用电量增速2.52%,也有较好表现。


  哪些行业恢复较快?


  那么,5月用电量表现最佳的广西,究竟哪些行业用电量恢复较快?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的数据,5月份,广西第一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5.4%,第二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1.6%,第三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7.8%。从第二产业来看,工业用电量恢复情况较好,5月同比增长达到10.9%,1-5月同比增长也达到了2.8%。


  其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5月用电量同比增长均超过15%。


  中银国际在研报中指出,用电量反映修复较好的行业有新能源、基建、高科技、必选消费、医药和汽车行业;整体上看新能源>基建>高科技产业>必选消费>医药>汽车。


  具体来说,新能源领跑其他行业,5月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和新能源车整车制造用电量增速分别为194.7%和57.6%;其中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连续三个月用电量增速超过100%。基建托底效果显著,5月土木工程建筑业用电量增速29.3%。


  此外,高科技行业修复快,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5月用电量增速18.5%。而必选消费用电量增速也相对较快,食品制造业和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速分别为16.9%和10.4%。防疫物资生产增速较快,5月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用电量增速16.8%。可选消费的汽车制造业5 月增速14.2%。


  不过,5月其他交通运输业影响较大,航空运输业、港口岸电、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和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制造用电量增速继续大幅下滑。劳动密集型行业受疫情影响也较大,纺织业和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5月用电量增速分别下降11.1%和11.2%。


  那么,6月份的数据如何?从发电量上看,根据新华社报道,全国发电量继5月增速明显回升后,6月正以更快速度增长。6月上旬全国全口径发电量同比增长约9.1%。


  从用电量上看,一些地方比如四川绵阳公布的数据则显示,2020年1月至6月,绵阳市全社会用电量62.19亿千瓦时,同比增加7.08亿千瓦时,增长12.85%。


  转自:21世纪经济报道

免责声明:
1、本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
2、本站部分作品内容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内容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更不为其观点承担任何责任。
3、因行业及专业性有限,故未能核验会员发布内容的真实性及有效性,不为其负责,如有虚假或违规内容敬请准备材料图片发邮件到info@n360.cn举报,本站核实后积极配合删除。
4、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或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文章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免责声明  |  版权隐私  |  信息发布规则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0081222号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