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APP  吉三代  品牌  智能  出口  深圳APP外包公司  产业  中国  手机  发展 

深度剖析:东莞VS佛山 未来十年,谁主沉浮?

   日期:2019-11-16     来源:智纲智库    作者:王超群    浏览:201    违规举报
 

当舞台上只剩下两个人,上演对手戏的好时候就来了。

最新的剧情是,2018年佛山以9935亿的GDP总量,止步在万亿俱乐部门前;东莞以8278亿迫近,但增速高佛山一个百分点。

伴随着华为在松山湖的落地吵得沸沸扬扬、广深科创走廊掠过的滨海湾新区戴上粤港澳大湾区的大帽、全球第四套散裂中子源设备正式面向用户开放、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挂牌等等一系列花式动作的连翻上演,东莞这一两年貌似抢尽了风头。

习惯性低调的佛山,又是习惯性的沉默。佛山的这种低调和沉默,在近几年各种哗众取宠的城市花式评选中,已经被伤害了不知道几次。

东莞狂飙突进,佛山寂寂远行,这一轮十年以上的长跑。谁能成为最后的赢家,还不得而知。


东莞松山湖一景(网络配图)

01、大哥 烦恼 梦想

1.1 都有一个大哥:亲哥很忙,表哥撒糖

佛山和东莞背后,都站了一个大哥。有人说,佛山和东莞的PK,很大程度上是他们大哥之间的较量。听了这话,东莞有一种家有阔亲戚的傲娇,而佛山,是一种欲言又止的苦楚。

广佛同源,广州毫无疑问是佛山的亲哥。广佛同城提了多少年,离真正融合的距离,依旧看不到头。连内地长株潭的一体化,都已经推到了社保层面,处于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广州和佛山,电话还是两个区号。

更让佛山捉摸不透的是广州的态度,向北,从化后花园玩得风生水起;向东,增城创新产业汇聚高地口号震天响;向南,南沙成了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说好的广佛同城,与佛山一路之隔的西部,却迟迟没有看到大动作。

其实也不能怪广州,虽然广州是个亲哥,可他娘家还有很多农村穷亲戚,对佛山这个亲弟,好像一时半会儿也照顾不过来。再说,广州这个千年大哥,自2016年被深圳超越之后,已经当了好几年老二了,他自己也有很多烦恼。

广州向东向南发展,无非就是离香港、深圳越近,未来空间越大,是因势利导的顺势而为。再说,广州的产业结构,也决定了他对佛山的辐射相对有限。同时,佛山这个亲弟吃又吃不下,顾又顾不来,只能先忙自己的事,走一步看一步。

这样说,佛山要过度依靠这个亲哥,好像有点不靠谱。

而东莞的大哥,就完全不一样了。

对东莞而言,深圳顶多算个表哥,而且是深圳发达之后才认的表哥。历史上相当长一段时间,东莞都没想跟深圳做亲戚。不管血缘关系怎么样,也不管是深圳是迫于土地面积和开发强度的压力无奈北上,还是产业升级的需要主动迁移,反正,东莞从表哥身上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从90年代开始,深圳意识到加工制造的土地产出过低,已经无法支撑国际都市定位之后,就强势启动了一波北迁。深圳的制造业,首先是从关内转到关外,伴随关外土地、房租和用工成本的压力,自然而然就向东莞溢出。东莞多年沉淀的加工制造经验,与深圳形成了完美的配合。

深圳创造、东莞制造,这种制造不仅是简单的加工,更重要的是,东莞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产业链,并且这种无缝对接的产业链具有全球的竞争力。

其实,东莞跟广州,也攀起了表哥关系,作为广深之间的缓冲之地,东莞借着地利之势,在近水楼台上跟广州也是卯着劲抛媚眼。眼看广深科创走廊是块肥肉,规划刚出台,东莞就迫不及待把滨海湾新区列入了全市的战略。

对深圳和广州的借势,虎门和长安,多年前就掌握了两头讨好的本事。这两个镇强过内地许多县市的镇,在很多方面,都让东莞市区自愧不如。

历史上,佛山和广州也玩过这样的搭档关系,特别是当年佛山镇鼎盛时期,四大产业作为出处与广州的聚处互相配合,有过很长一段甜蜜的日子。

只是,这些都是追忆。官方倡导的广佛同城,有很多的地方,还得向民间深莞一体化学习。


1.2 都有一个烦恼:区不好管,镇不听话

与东莞的直筒子市导致的中心不强一样,佛山同样面临下辖区强过中心区的烦恼。东莞是二十多个镇诸侯林立,佛山是五个区狮凤争霸。

如果说东莞这种模式可以称作隔代管理,某种程度上如同隔代教育一样,虽然中间的父母省了心,肯定也会面临一定的后患;那么佛山这种模式就类似于组合家庭,这个家长虽然有声誉,可惜好像并不能给大家显著提升生活品质,也难得到所有人的青睐。

这两种模式的共同问题,都是中央弱势地方强势,她的好处无需多言,就是地方的自主权和积极性得到最大的释放。但是,大家都知道,不受约束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最起码不是持久的自由。农民种地似的一窝蜂地上项目,户户打井的公共设施建设,很容易进入恶性竞争和重复浪费的循环。地方之间互不买账,各搞一套,甚至对上级管理,也是左耳进右耳出。

我们的地域回避原则导致市里的一二把手,一般都是外地人。对于大部分市县,这都是一个好办法。在对于类似东莞和佛山这类的市,初到乍到的市委书记,就会面临很大的压力。

如同缺席了孩子童年生活的父母,孩子对父母缺少情感和认同感,面对孩子任性,多少有点无奈。佛山和东莞这两个有点任性的孩子,要管好就需要情感的培养,而情感的培养需要时间,等稍有点感情的时候,市委书记大概率又调走了。

也有人说大刀阔斧干就是了,这也不全对。这两个地方,都是广东乃至全国举足轻重的城市,不是那些无关痛痒的五线城市。当试验田成为样板田之后,谁也承担不起折腾的责任。

我们(公众号:智纲智库)大胆设想,对佛山和东莞这样的地方,是不是可以有更大胆的改革,在任人和任期上都做一些探索。在满地粤语充满优越感的发达地区,不管是文化上的鸿沟还是心理上的调试,对初来乍到的外地执政者来讲,都是一件头疼的事。

1.3 都有一个梦想:中国智造,我来代言

东莞和佛山,都有代言中国智造的梦想,但都短板明显。

这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同以制造起家的佛山和东莞,与中国制造整体的大环境一样,就是核心原材料、核心技术、核心配件、核心设备,过于依赖国外。也就是说,不仅是所谓的品牌弱势,在制造相关的环节,也是技术含量较低,既辛苦又难赚钱。

技术水平提升,是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的命门所在。


身为广东制造业的两朵奇葩,佛山和东莞都有代言中国智造的梦想,这也是自谋出路的必然之路。但佛山的转型升级和东莞实质上是不一样的,粗略地讲,有三大不同。

第一,方向不一样。

以制造业的装备升级为例。

佛山的重点是企业设备的升级,设备与工艺流程改善结合,配合产品迭代,提升企业效率。

更具体地说,就是两个方向。

首先,是以现有的主导产业为基础,实现这些主导产业内部的装备升级,这也是佛山近年来技术改造的出发点。经过几十年的沉淀,佛山已经有清晰的主导产业,主导产业的装备升级,一方面是制造企业设备的微改和换代,另一方面是倒逼上游设备厂商推陈出新。

其次,就是设备厂商的设备从现有的产业,延伸到关联的产业,向佛山之外的产业企业扩张。佛山的装备制造,不需要紧盯着市内,向外输出,甚至往一带一路上输出,才是更大的空间。当然,首先还是与佛山内部企业的融合,建陶行业的设备厂商与企业的良好互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如果说佛山是针对性的升级,那么东莞更多的是普适性的创新,佛山是专业型,东莞就是综合型。东莞的产业不集中、企业规模普遍不大的特点,决定了东莞的技术升级,更需要适度的前置,在核心配件和材料上突破。

佛山装备升级是线上的升级,东莞更多的是面上的创新,佛山下沉到装备,东莞上溯到核心配件和材料。

这是佛山和东莞产业互补非常好的支撑点。当然,他们也有一些竞合点,比如数控机床、精密仪器、机器人等方面的创新,就拥有诸多的交集。

第二,主体不一样。

佛山是企业主导,东莞是政府先行。

对于全中国而言,原创性技术的发明和基础性科学的研究都太过于依赖政府和事业单位,这样做弊端十分严重,第一与市场不够贴近,第二是产出和转化的效率并不高。政府支持企业特别是大企业做综合性的技术创新,是一条必由之路,这条道路不能因为个别企业的弄虚作假骗补而阻塞。

对佛山的技术创新而言,更是如此。

佛山的中大型企业尝试技术创新,不仅是政府和社会的外部呼吁,更是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政府对大企业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做好鼓励扶持的服务,就是对技术创新最好的支持。当然,并不是说技术创新就不需要政府和事业单位了,只是说,以企业为主,政府和事业单位的技术创新,可以与企业更好地融合。

而对东莞而言,政府主导反而是一个快速见效的路径。

比如核心配件和材料的研发,对企业而言,投入和回报的周期很难平衡,这个时候,就需要政府主导相应的研究院所、实验室、产业园进行集中的规模性的技术创新。当然,政府主导如果能加入企业的参与,以企业化的市场运作来推进,理应事半功倍。但是,这个不能操之过急,需要持续的投入和运营,需要时间的沉淀。

可喜的是,东莞在中子源设备和材料实验室方面的战略部署,或许很快就能见到成效。

第三,重心不一样。

佛山是品牌再造,东莞是品牌塑造。

在品牌打造方面,佛山比东莞先行一步。佛山主导产业的品牌在全国都是数一数二,但也面临品牌再造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其一,从线下品牌走向线下线上一体,线下的品牌赶上线上的潮流。电视、音响等行业被互联网力量颠覆,已经给了佛山家电行业足够的警示。当然这里面更多的是技术、产品和商业模式的创新,但都披上了互联网的外衣。

其二,从中低端消费品牌走向中高端品牌。这方面的内在驱动是中产阶级崛起引爆的品质消费需求。仅满足能用的阶段,已经过时,哀鸿遍野的小商品市场和方便面的衰落,是最好的信号。

其三,从消费品牌到服务品牌。终端消费产品,最容易形成品牌,但上下游的研发、物流等环节,也需要走出一批重量级的企业,简单地说,生产性服务业品牌,需要有大的突破。

虽然印象中的东莞,就是一个大加工厂,实际上东莞已经走出了一大批的品牌企业。电子行业的OPPO、VIVO;食品行业的徐福记、华美食品;服装行业的都市丽人、以纯等都是土生土长的东莞品牌。

但相对于东莞中小制造企业的总数量,这些品牌不过是汪洋大海中的几朵浪花。东莞的品牌塑造,接下来十年将迎来最好的机会。个性化定制的需求、小而美的高品质需求,将为东莞的中小制造业摆脱欧美品牌商控制提供难得的机遇。

只要升级得当,未来,佛山和东莞都可以代言中国智造,特别是民营经济领域的中国智造,而且可以用两种不同的方式丰富中国智造的价值和内涵。

免责声明:
1、本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
2、本站部分作品内容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内容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更不为其观点承担任何责任。
3、因行业及专业性有限,故未能核验会员发布内容的真实性及有效性,不为其负责,如有虚假或违规内容敬请准备材料图片发邮件到info@n360.cn举报,本站核实后积极配合删除。
4、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或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文章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免责声明  |  版权隐私  |  信息发布规则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0081222号
Powered By DESTOON